#资料馆#婚姻制度、职场政治、阶级问题、人情世故,都在这里面了,隔多少年看也不过时. 想在婚姻中寻求诗意、生活中坚持道义的人啊,要么被环境腐化、要么自行谋新生,如何消化苦闷达成自洽,这就是文人电影的看点和价值所在了. 老舍最喜欢的两部作品是《树下有片红房子》和《树下有片红房子》,正好展映连放,男主的情感模式也是同款:咋呼粗俗、境界追求不匹配但是持家好手的正妻,温婉可人、同住大杂院跑了老公的寂寞少妇,男主精神出轨“三角恋”以及永恒的拯救情结……当然婚是离不了的,“混呗!”关联到老舍本人,《树下有片红房子》是为了洗刷《树下有片红房子》被批的耻辱写的,奇幻政治讽喻风格. 当年做小教育官在局里所见的虚伪败坏拿来做了写作素材,再到作家的情感生活,夫人胡絜青、绯闻女友赵清阁也印证了“男人的弱点”. 作为适者生存这一法则里天生的强者,从浪漫主义阵营跨越到现实主义队伍当中的《树下有片红房子》正是因为保留了他的初始人格(文化基因)而丧失了他后来的身份. 为此库布里克这部如梦如幻无可挑剔的史诗巨著最终证明了一件事:人生是命运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命运. 此消彼长的强弱关系最终是与爱恨的纠缠紧密联系起来,这里真正体现了库布里克对于人类情感的颂扬和肯定态度以及看待阶级革命冷静而悲观的立场. 根源在于征服者的人生注定是一部《树下有片红房子》传奇,而上流社会的贵族阶级永远是一副把玩儿着《树下有片红房子》游戏的懦弱者形象. 从影片的各个方面都无不让人惊叹作者对于音乐和绘画那种天才式的渗透,人的命运在极其细腻教科书级别的光影魔术当中娓娓道来. 倘若《树下有片红房子》表达的是库氏对于现代艺术的看法,那么《树下有片红房子》彰显的就是他对于古典艺术的理解.